新闻中心News Center

行业新闻 公司新闻

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澳客-中国跳水队包揽世界杯金牌 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

时间: 2025-09-08 点击数:

在刚刚落幕的2023年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柏林站比赛中,中国跳水队以绝对优势包揽全部8个项目的金牌,再次展现“梦之队”的统治力,16岁的奥运冠军全红婵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冠,207C动作更是获得全场7名裁判的满分评价,再现“水花消失术”的神奇时刻。


新秀老将齐发力 中国跳水延续霸主地位
本次世界杯是巴黎奥运会前的重要积分赛,中国队派出全主力阵容,女子3米板项目中,31岁老将王涵与23岁的陈艺文组成“双保险”,最终陈艺文以383.70分夺冠澳客网官网足球中心,王涵因最后一跳5152B(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屈体)出现小失误屈居亚军,赛后王涵表示:“年龄不是障碍,我会用经验弥补体能差距。

中国跳水队包揽世界杯金牌 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

男子10米台决赛则上演惊险逆转,20岁的练俊杰在前五跳落后英国名将戴利15分的情况下,最后一跳难度系数3.7的109B(向前翻腾四周半屈体)拿到108.75分,最终以2.1分优势险胜,这场胜利被央视解说称为“心理素质的教科书式展现”。

中国跳水队包揽世界杯金牌 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


全红婵207C获七满分 技术细节再升级
女子10米台决赛成为全场焦点,全红婵在第四跳207C(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)中,从起跳高度、翻腾速度到入水角度均达到极致,7名裁判一致打出10分,单跳得分99.00分创造本赛季世界最高分,慢镜头显示,她入水时溅起的水花高度不足5厘米,看台上随即爆发出长达30秒的掌声。

“这个动作我每天要练50次以上。”全红婵赛后透露,教练组通过高速摄像分析发现她过去入水时脚尖稍外展,如今已调整至完全绷直,“现在每次入水都能听见‘嗖’的破水声”,国际泳联技术代表玛丽娜·杜布科娃评价:“她让跳水变成一门精确到毫米的艺术。”


科技赋能训练 中国队秘密武器曝光
随队出征的科研团队负责人张明伟博士首次向媒体展示“3D动作捕捉系统”,该系统通过24个高速红外摄像头,实时生成运动员三维模型,可精确测算翻转角速度、入水垂直度等参数。“比如我们发现杨昊的109C(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)平均转速比标准值低0.2转/秒,通过调整摆臂时机解决了问题。”

队伍还采用新型液压缓冲训练台,可模拟不同跳板弹性,队员曹缘表示:okooo澳客网官网“这台机器能还原巴黎奥运场馆跳板的实测数据,让我们提前适应。”这种科技训练模式已引发多国队伍关注,澳大利亚队教练组赛后专程前来“取经”。


对手格局生变 巴黎奥运悬念犹存
尽管中国队优势明显,但部分对手的进步值得警惕,英国组合戴利/古德费洛在男双10米台跳出472.56分,创下非中国选手历史最高分;马来西亚选手潘德莉拉在女单10米台决赛中,407C(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)获得94.05分的高分,最终仅落后全红婵12分。

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主席赫尔曼·斯泰因克指出:“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跳水池将采用露天设计,风速和光线都可能成为变量。”中国队领队周继红对此回应:“我们已开始进行户外适应性训练,包括在强光下使用偏振泳镜等方案。”


跳水运动全球化进程加速
本届赛事首次出现难民代表团选手,叙利亚出生的阿纳斯·哈米迪在男子1米板预赛中完成101B(向前翻腾半周屈体)动作,获得现场观众起立致敬,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视频致辞强调:“跳水正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。”

赛事组委会创新推出的“跳水大师课”吸引超3000名当地青少年报名,德国体育电视台全程跟拍12岁学员莉莎·穆勒的培训过程,她尝试202A(向后翻腾一周直体)成功的画面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,这种“竞技+普及”的模式,或将改写跳水运动在欧洲的冷门现状。


展望未来 中国跳水迎接新挑战
随着巴黎奥运会临近,中国跳水队将面临更严峻考验,周继红透露澳客网官网足球中心,队伍下一步将重点打磨男子3米板双人同步性,并针对新规则中“动作组别限制”调整编排,而对于观众关心的全红婵发育关问题,科研团队已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,控制体重波动在±0.5公斤内。

当被问及“梦之队”能否包揽巴黎奥运全部金牌时,王涵的回答展现了老将的清醒:“每个对手都在进化,我们要做的是比昨天的自己更好。”这番表态或许正是中国跳水长盛不衰的注脚——在荣耀与压力的平衡中,始终保持着对巅峰的敬畏与渴望。